找到相关内容414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惑 四谛 五明

    中上、中中、中下,下上、下中、下下)贪、、痴慢(上八地),合称八十一品。这个见思二惑都是对于三界内的事理迷惑不了,因而招致三界的生死,所以称为界内惑。又因障于空理,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三乘所通共...见、戒禁取见等五利使,又贪、、痴、慢、疑等五钝使,都称为见惑。见惑总有八十八使,欲界苦谛,具足利钝十使;集、灭二谛,除身见、边见、戒禁取见,各有七使;道谛,除身见、边见,有八使;四谛下合为三十二使。...

    黄忏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0739807.html
  • 修道之省思要点

    “苦受”为实苦,“不苦不乐受”为无常苦。 │(四念处) ├观心:检证心的实况是贪、、痴或贪、痴。 │   └观法:知此时此刻为欲贪向...有罪、无罪,卑劣法、优胜法,污 染、污染,分辨、分辨,缘起、非缘起) 、“贪爱”为苦因(集), 念念无明、贪爱即念念苦,念念生死,而致力于断欲贪。 ┌─出世--以出离世间的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1250320.html
  • 佛学常用术语

    更深义为在世间的行为贪、痴。   (录自:《当代南传佛教大师》附录) (《嘉义新雨杂志》第13期) ...门上六尘的生灭。   5.漏、染(defilements;kilesa):心的贪、、痴。   6.痴(delusion;moha):心的染污,使之不能清楚地见到无常、苦、空。   7.八正道(...

    杰克.康菲尔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852465.html
  • 普贤菩萨化身——拾得大士

    ldquo;即是戒,心净即出家,我性与你合,一切法差。”   首座和尚出门要打发拾得赶牛出去。拾得回答:“我并不放牛啊!这群牛前生都是本寺知僧大德,都有法号,不信你叫唤...招他入州,但拾得却不愿应招复命,仰侍于人。寺众都称叹菩萨来到了人间,咸自反省,改往修来,并编了实录写在佛堂墙壁上供一般善信看,以兹惕励。其内容如下:   东洋海水清 水清复见底 灵源涌法泉 斫水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21458647.html
  • 禅是一盏灯不污染

    。求道如果存了生心,是为了超越生死而求道,则仍然是贪的一念在作祟,落在恶死乐生的层次上,当然不免于污染了。所以要以一颗失,不思不虑的平常道才能合道,才能不污染。  心有了污染,就是一种... “矫情”诋之,可是“窒欲”,并不等于“欲”,“人欲”并不等于“人性”,平心论之,“窒欲”不失为一种防止心灵污染的好方法,只是手段太霸道了一点,有的甚至将父母的像挂在卧杨之上,以求窒减情欲,而成为...

    杜松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5963896.html
  • 宇宙万有的类别--净行法师

    ,2.触,3.受,4.想,5.思,6.欲,7.胜解,8.念,9.定,10.慧,11.信,12.精进,13.惭,14.愧,15.贪,16.,17.痴,18.轻安,19.不放逸,20.行舍,21.不害,22.贪,23.,24.痴25.疑,26.慢,27.不正见,28.忿,29.恨,30.恼,31.覆,32.诳,33.谄,34.骄,35.害,36.嫉,37.悭,38.惭,39.无愧,40....

    净行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777307.html
  • 妙云集导读(十九)佛在人间(一)

    ”。  第三、“佛陀的正觉,是贪、痴的完满开展,究竟圆成;而声闻弟子的正觉,是偏于贪、痴的,佛与声闻的正觉,可说有程度上的差别  。”24这段话须加说明,否则难免会有人质疑:难道声闻还有嗔心吗?如果还有,那还能叫作“解脱”吗?  这里的“”,特别强调菩萨的两种德性:一是六度中“忍辱”德性的特胜。当然,声闻要持戒,就是为了不恼害一切有情,也不会不修忍辱行。可是菩萨行者,为了要救度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4668484.html
  • 从初禅相应之心所谈修定前方便

    身柔软性、心柔软性、身正直性、心正直性  (三) 惭、愧  (四) 贪、痴  (五) 寻、伺  (六) 欲  (七) 精进  (八) 胜解  (九) 念  (十) 喜、悲  (十一) 中...如下:  信、身柔软性、心柔软性、身正直性、心正直性、惭、愧、贪、痴、寻、伺、欲、精进、胜解、念、喜、悲、中舍性、身轻安、心轻安、身轻快性、心轻快性、身练达性、心练达性、身适业性、心适业性。...

    释见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047577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2)

    舍复令心寂静而住。此别体,如不放逸,离彼四法无相用故。  不害 不害者,于诸有情不为恼损,为性。能对治害,悲悯为业。谓即,于有情所不为损恼,假名不害,与乐,不害拔苦。是谓此二粗相差别,为显慈悲二相别故,利乐有情彼二胜故,即于别说不害。  正愿 正愿者,于诸善法深起希望,善欲为性。对治邪欲,正勤所依为业。诸善法者,是正愿境。希望者,是正愿相。欲别三种善染俱非。正愿自体,即是善欲。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864815.html
  • 试探唯识法门在心灵环保中的应用

    汲汲营营,非义索取,以贪为生活指导的航标,也就不会造杀盗淫妄诸业,从而过着健康清净的人生,保持心灵的染。   第五:对生命的存在及其由此存在而引出的种种痛苦,心都能温柔诤地对待。是对治嗔的心理活动,因“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。”?能使人失去理性,破坏正常的思考与反应能力,而真正的嗔则能从内心深处生起忍辱与慈悲,《成唯识论》曰:“云何,于苦苦具,...

    释法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367859.html